建筑最重要的是要与公众沟通
发布时间:2012-3-20 11:35:21 文章来源:admin 浏览:[ ]
近年来,一提起“当下中国建筑”,普通老百姓可能立刻就紧缩眉头细数起了“央视大裤衩”、被戏称为“鸟蛋”的国家大剧院、建造之初便广为争议的鸟巢和水立方,今年初入选全球最丑建筑之一的沈阳方圆大厦也榜上有名。这些看起来光怪陆离的现代建筑,特别是有外籍建筑师参与设计的建筑,无不挑动着中国老百姓“保护传统”的怀旧神经。今年2月末,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有“建筑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个“扬眉吐气”的事件吸引了更多老百姓关注起周围的建筑来。
在建筑师宗澍坤看来,建筑师与公众太缺乏沟通,导致彼此之间缺乏理解。建筑师应该更关心建筑的实际用途,外形只不过是用途的表现形式,或许只是碰巧是那样了而已。
1999年宗澍坤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毕业后,就踏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3年间,宗澍坤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从中国国家大剧院到奥运会申办、规划的一系列设计工作。沈阳大悦城、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村公寓都是他的作品。宗澍坤“业余时间”还会捯饬捯饬自己的家,他那灰色为主调的房间也屡次被媒体“曝光”。
这些年来,“怪”建筑刺激了一些公众的神经,他们的反馈也影响了一些年轻建筑师的判断。宗澍坤说:“我发现有时一些刚毕业的年轻设计师会过分追求建筑的外形,忽略了建筑本来的样子。”“建筑师不和公众沟通,关在院子里,不是好事。”直接与建筑的使用者沟通,在宗澍坤看来是再重要不过的了。
“我们做建筑设计,往往只会见到开发商或者业主,更多地在聆听他们的需求,却很难见到这些房屋的真正使用者。”这是宗澍坤的苦恼,也是国内许多建筑师的苦恼。宗澍坤皱了皱眉,举了个小例子:他曾经分别为一家国内学校和国际学校做设计,国内学校校长出面接洽他的团队,宗澍坤想见一见授课老师,可是授课老师却很困惑:建筑师来学校盖房子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国际学校接待宗澍坤的却是任课老师,校长只是宏观上介绍一下情况,老师们却对教室的设计有着细致入微的要求。这个经历给宗澍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公众要学会和建筑师沟通想法,当然建筑师也要学习怎样和公众交流”。
为了和公众多交流,宗澍坤开始走出设计大院,去年借助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中国新设计”系列活动,宗澍坤硬是“霸占”了六个周末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六次讲座。内容很“科普”,主要介绍“我们(建筑师)是谁?我们(建筑师)怎么表达?我们(建筑师)在做什么?”这样的内容。宗澍坤还开通了实名微博,晒一晒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谈一谈建筑。
在与公众的交流中,宗澍坤发现了一些问题,最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应该以对方习惯的方式关心对方,而不是以自己的方式”。宗澍坤在设计吉林省北大湖滑雪度假村公寓时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宗澍坤为此征求了一些滑雪爱好者意见,发现他们希望在滑雪过程中体验到异域风情,于是最终度假村的设计是简约的欧式风格而不是最初设想的玻璃房子。
电话:0573-82088567 0573-82085443 传真:0573-82085847 浙ICP备12011854号-1